“我来看看他的文章!”
        他儿子也不知
怎么回事,都不跟他这个爹好好说话,倒是跟黎青执非常亲近。
要是前面的人把书给买完了,那他们怎么办?
“真的假的?这黎子霄还没考上秀才?”
黎青执拒绝了和苟同知一起去府城,但第二天的时候,他去找了苟同知,跟苟同知说话。
苟同知记下那个先生的名字,又问:“子霄,我打算后日去府城上任,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?”
        “子霄,你们在聊什么?”苟同知回来了,好奇地问
。
“我要五本。”
老的少的,有一大群人赶来府城参加院试。
        他们知
自己的水平,知
《安江文集》肯定不会刊登他们的文章。
黎青执想了想拒绝了,金小树反正要去府城送货,还是让金小树送他比较好。
        “肯定能。”黎青执
。崇文书院确实没那么好进,但同知的儿子,怎么都不可能进不去。
……
排队排在后面的人都担心起来了:“你们别买那么多,给我们留点。”
        黎青执
:“大人,我们在聊崇文书院。”
“什么?案首?一个还没考上秀才的人,他的文章上了《安江文集》?”
这可是封建社会!
“转学”来崇城县还没有多久,结果他父亲的又“工作调动”了,要去一个全新的城市……他肯定不开心。
        如果不送他,金小树会
上往回划,中午十一点多就能回到崇城县了,还赶得及给方锦娘
个凉拌菜。
七月依然很热,但这并不能阻拦省城的读书人购买《安江文集》的热情。
当然,要送他的话,金小树回来就没那么快了,他会在早上出发前,就把菜拌好。
临近院试,聚集在省城的读书人越来越多,这些人平日里不一定能买到看到《安江文集》,现在来了省城,那肯定要买上一本!
        有人问他:“你知
黎子霄,他是谁?”
这些来买书的,基本都要帮别人带,买的也就特别多。
一大早,安江书院名下的书坊还没开门,就已经有人在排队了,等门一开,这些人立刻拿着手上的银子或者铜钱买书:“我要四本《安江文集》!”
        不过苟英
在叛逆期,跟父母还不亲近,这样的孩子
容易出问题,必须给他找个好点的先生。
禾兴府黎子霄?这是谁?
        幸好,书坊掌柜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
:“诸位放心,这个月的《安江文集》多印了一些,大家都能买到!”
        那人
:“今年府试,禾兴府的案首姓黎,字子霄。”
        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,主要就是苟同知问他要怎么才能把禾兴府
理得更好。
        一个禾兴府来的学子也已经翻开书,同样看到了这个名字:“黎子霄?该不会是我知
的那个黎子霄吧?”
        黎青执
:“府城的崇文书院还不错,我现在就在崇文书院读书,我帮你选个合适的先生,你去崇文书院读书?”
“聊这个不错,我打算等去了府城,就让阿英去崇文书院读书……”苟同知问起崇文书院的情况来。
而且跟着苟同知走,大概率出发很晚,说不定要耽搁一整天,跟着金小树走就不一样了。按照现代时间算的话,金小树早上四五点就出发,一路用最快的速度划船,八点左右就能到府城!
这段时间,省城的读书人是真的很多。
        黎青执将自己知
的都说了,还给苟同知推荐了一个先生。
要是苟英年纪再大点,他就建议苟英一个人留在崇城县求学了,但苟英的年纪还是有点小了。
……
《安江文集》刊登的,都是名人的文章,这次也不例外,这人随便翻了翻,就看到了好几个眼熟的名字。
“这文章看起来不错……”
不出意外的话,苟英进了崇文书院,依然会被人捧着。
说话间,已经有人买到《安江文集》了,他来到外面,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。
但这些人,敢给安江书院送文章的没几个。
苟英问:“我听说崇文书院能难进,我能进去吗?”
这一个月,黎青执跟张巡抚通过几次信,对官场上的事情,也就多了一些了解,正好可以给苟同知一些建议。
每次院试前后,《安江文集》都卖得特别好,书院那边有经验,也就会多印一些书。
黎青执跟苟县令聊天的时候,省城,新一期的《安江文集》已经出了。
“我要十本!”
但他也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。